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古代蒸酒方法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古代蒸酒方法的知识,包括蒸酒技术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古代酿酒的五个步骤
1、用嫩玉米浆,野菊花,麦麸,老玉米面,大曲酒,黄酒糟(糯米酒糟)。嫩玉米,需要用手将玉米粒剥下来,每年制作酒曲时,要剥几百斤,很是辛苦。嫩玉米打成浆,放置一天,就自然发酵了,闻起来很酸,这是酒曲的关键。第一年在野外收割好野菊花,在第二年制作酒曲时,用野菊花熬水放凉备用。
2、这个时候使用麦秸对酒曲进行发酵,将晒的火热的麦秸在地上铺厚厚一层,然后麦秸上摆放酒曲砖,每一排酒曲砖之间又放一层热麦秸,一层层堆起来,上面再蒙一层热麦基,利用麦秸的温度,让酒曲发酵,大概4天左右,就能闻到很香的酒味了,再过4天左右,味道就很小很小了,这时候大曲酒酒曲就发酵的差不多了,可以打开麦秸垛,将酒曲砖拿出来晒干后粉碎留用。
3、将发酵好的酒料取出来,放地上,掺进米糠搅拌,搅拌过程中,一定要将酒料团拍散开,用米糠拌均匀,刚取出的酒料很湿很黏,假若不掺进米糠,放在灶上蒸制时热气很难穿透每一份酒料,这样酒精不能完全挥发,严重影响出酒率。掺进米糠,使酒料干散,米糠是必需品。
4、酒料加满后,酒篜的上面放一个草圈,就是酒篜和天锅之间的那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家伙,这个是用竹子,稻草,和塑料膜缠制的,草圈上放一口锅,学名天锅,里面放冷水。当酒篜里面的热酒篜气遇到天锅冷锅底时,就凝结成液状酒流出来了。天锅在加凉水,天锅的凉水要不停的换,保持在35度以下。
5、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土灶中的火越猛,出的就越快,一般不要太猛的火,中火慢慢出即可,火力太猛,容易让底锅的水翻腾出来。刚出来的酒是热的,在接酒时,要一边接一边尝。酒香不怕巷子深,采用古法酿酒技术所酿造的曲酒正在完美的阐释这样的一个道理。古法酿酒技术为现在现代酿酒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帮助,即使有一天它成为了历史,退出了酿酒的舞台,而它在酿酒师心中的地位也会一直传承下去,屹立不倒!
二、古代制酒叫什么
1、古代酿酒,主要有二种酒曲: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酒曲”,还有一种叫“糵”的酒曲。由于“糵”的发酵能力比“曲”的发酵能力弱,所以糵酿造出来的酒叫“醴”。其味淡薄、甘甜。
2、这种酒对于当时在官场上不喝酒或者不善喝酒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代替。《汉书》中的《楚元王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
三、古代酿酒工艺
1、我国历史上以农业立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不仅酿造出了久负盛名的粮食酒,还有葡萄酒和蒸馏酒等。
2、我国古代的酿酒技术在生产实践中逐渐确立了技术规程,其化学工艺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3、关于我国酿酒的起源,自古流行着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个流传广泛持久的说法是杜康造酒。传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是酒的最初的做法。由生活中的偶然机会作为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西晋学者江统写过一篇《酒诰》,议论到酒的源起时说:煮熟的谷物,没有吃尽,丢弃在野外,自然而然就会发霉发酵成酒。这种说法确切地描述了以曲酿酒的源起。此后,逐步又发展到把制曲和以曲为引子酿酒分步来进行。
4、酒是含乙醇的饮料,在古代的条件下,乙醇是某些糖类化合物在酵母菌所分泌的酒化酵素的作用下被氧化而成的。糖类(或叫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以及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的糖类。但只有那些简单的糖类才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醇,淀粉则不能。
5、谷物不能直接发酵转变为酒。但是当谷粒一旦受潮发芽时,谷芽就会自发地分泌出一种淀粉酶,把谷粒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麦芽糖一旦生成,又与空气中浮游的酵母接触,就会产生出酒。
6、我国在酿酒的早期阶段,除了麦芽糖酿酒外还有一项极卓越的发明。这就是用发芽、发霉的谷物作为引子,来催化蒸熟或者碎裂的谷物,使它转变成酒。我国古书上把这种发芽而且发霉的谷物称为“糵”。
7、这项酿酒工艺的原理是那些发芽的谷物一旦与空气中浮游着的叫作丝状毛真菌的孢子接触,就会在其上生成丝状的毛霉,而毛霉可以分泌出淀粉酶。
8、另外,发霉的谷物上总还同时滋生着酵母菌,因此“曲糵”便具有综合的功能,促使谷物转变成酒,也就是说发芽发霉的粮食浸到水中就会变出酒。
四、古代是怎样酿酒的
1、蒸煮粮食,是中国人酿酒的第一道程序,粮食拌入酒曲,经过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在传统工艺中,半熟的粮食出锅后,要铺撒在地面上,这是酿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搅拌、配料、堆积和前期发酵的过程。晾晒粮食的地面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遗址一共发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叠。晾堂旁边的土坑是酒窖遗址,就像一个个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发掘出了8口酒窖,内壁和底部都用纯净的黄泥土涂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
2、酒窖里进行的是酿酒的第三道程序,对原料进行后期发酵。
五、古代的酒是怎么酿的
1、《礼记·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粟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2、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投曲必须及时,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
3、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火候必须适宜,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
4、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
5、北魏的《齐民要术》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有10种是饼状曲,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
6、唐宋时期,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酒的品种更多了。
7、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北山酒经》。
六、蒸酒技术从什么时候开始
蒸酒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左右开始。据史书记载,商代晚期的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蒸馏器具“燧人氏”来蒸制酒。这种器具由石制成,通过蒸汽将酒液蒸发,再经冷凝形成酒。蒸酒技术的出现使得酿酒过程更加简便,也提高了酒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蒸酒技术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中国传统酿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蒸酒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酿酒工艺中。
七、蒸酒技术什么时候开始的
1、元代文人忽思慧在1331年所作《饮膳正要》一书卷三之米谷品中有一段话:“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2、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一段话:“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一些研究者支持李时珍之说,将蒸馏酒出现上限定于元代。
3、2002年在江西省进贤县李渡镇发现一处遗址,为酒坊遗存,在元明清民国现代五个迭代地层中,发现了元代的陶质地缸、酒窖、水井,明代的炉灶、晾堂、蒸馏设施、水沟、墙基,证实元代已有蒸馏酒作坊。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蒸馏酒启于元代最好的证据。
关于古代蒸酒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古代喝的都是黄酒
2025-04-28 13:51:12古代喝酒方法(古代酒杯用哪边喝酒)
2025-04-27 22:18:29王中王手酿黄酒的制作方法详解
2025-05-02 13:20:39黄酒pH值解析:酸碱度与健康影响及调节方法
2025-04-22 23:30:06鸡尾酒大全配方法
2025-04-21 16:39:33